英格兰早就提前出线了,但是上一场对阵塞尔维亚,主教练图赫尔还是尽遣主力,并且也赢了。但是在我看来,这都是英格兰迷惑大家的做法罢了,就以我多年的经验来说,他们最后的两场世预赛最少会演一场,既然上场没演,这场就躲不了了。

大家应该对我不陌生,08年欧洲杯的连续记录就是我创造的。如今重新提笔,貌似这个行业已经良莠不齐了,而我仍旧想当一股清流。这几个月下来,一直跟我的兄弟我相信都不会差。八月份收25首,九月份收21首,十月份收25首,11月份正在进行,目前也都是顺利的。这场我就在这里写完整,剩下的葡萄牙对阵亚美尼亚,以及意大利对阵挪威,我等会会继续在另一个文字基地书写,常聊天的地方找一下(盘无定式),各位形成阅读习惯即可,我对我自己还是有自信的。
英格兰作为欧洲首个锁定美加墨世界杯资格的球队,却始终带着股“谜之气质”——你以为它能行时,它能干出让人直拍大腿的离谱操作;你以为它要垮时,它又能连克强敌,杀得对手毫无招架之力。这种“薛定谔属性”,让球迷和媒体都摸不着头脑。
从现实角度看,英格兰确实没有在主场“摆烂”的资本。作为东道主,在自家球迷面前总得给个“体面交代”——总不能让球迷花着高价票,看球队派替补“散步”吧?因此,击败塞尔维亚的比赛,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场“不得不赢”的表演赛:既完成了对球迷的承诺,又避免了“提前出线就摆烂”的负面舆论。
至于“图赫尔为老东家切尔西刻意损耗阿森纳球员体能”的说法,更是经不起推敲。先不说图赫尔在切尔西的执教经历算不上“善终”,单是国家荣誉与俱乐部恩怨的权重,就完全不在一个量级。若真因刻意消耗导致萨卡、赖斯等核心球员受伤,英格兰的世界杯前景岂不是自毁长城?这种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的买卖,换谁都不会干。
更关键的是,阿森纳与切尔西虽同属伦敦球队,但双方的敌对程度远不及北伦敦德比。从转会市场上的互动就能看出端倪——哈弗茨从切尔西转投阿森纳时,双方球迷虽有调侃,但并未掀起大规模冲突;马杜埃凯的转会同样波澜不惊。这些细节都证明,两队关系远未到“水火不容”的地步。
综合来看,英格兰在最后两轮世预赛中确实缺乏足够的战意。击败塞尔维亚更像是一场“面子工程”,旨在平息舆论质疑;而面对阿尔巴尼亚,三狮军团大概率会派出全替补阵容,比赛过程也难言“全力以赴”。毕竟,对已经提前晋级的球队而言,保存核心球员体能、避免无谓伤病,才是更实际的考量。

所以,别被“英格兰不会放水”的表面论调迷惑了。这支球队的“迷惑行为”,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——当战意不足时,它总能找到最“体面”的方式应对。因此今天我建议大家都去做阿尔巴尼亚的球迷。
这场就写这么多,各位也别忘了,葡萄牙对阵亚美尼亚,和意大利对阵挪威,我在(盘无定式)那边继续书写,常聊天的地方找寻这四个字然后直接阅读就好了,总不至于不知道怎么找吧。今天别掉队了。